中新网鄂尔多斯7月28日电 题:昔日盐碱地,今日稻浪滚滚变丰田 作者 李爱平 李欢倪 盛夏时节,踏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镇沙圪堵村,13000多亩水稻生机盎然,翠绿的稻叶在夏风中层层起伏。 站在田垄上,昭君镇沙圪堵村党支部书记李清云望着眼前的景象,眼神中满是欣慰,却也藏着对往昔困境的感慨。 28日,李清云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回忆道:“曾经,这里土地盐碱化程度极高,农作物低产甚至绝收都是家常便饭。 那句‘春天白茫茫,夏季水汪汪,只听机声响,不见粮归仓’的顺口溜,就是我们村以前的真实写照。 那时候,要是有人说能在这片盐碱地上种水稻,大家都觉得是天方夜谭。 ” 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到如今稻浪滚滚的丰收田,这场“逆袭”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北纬40度,被誉为农畜产品生产的“黄金纬线”,赋予了达拉特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这里不仅是全国粮食生产重要地区,更是内蒙古沿黄农业发展的璀璨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