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陵20世纪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中国第60个世界遗产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勾勒出恢弘壮丽的西夏陵1处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7100余件各类出土文物成为解读西夏社会、宗教、艺术的“活化石”在西夏陵成功申遗之际“百闻不如一见”栏目带你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聆听文物里的“研讨、交往、交融”故事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鎏金铜牛采用传统外范内模浇铸技术制作而成造型生动逼真颈部肌肉及皮下脊椎骨线条清晰可见历经千年依旧全身散发柔和金光党项人向汉族学习农耕技术套牛犁地、开渠灌溉、建窖储粮栩栩如生的铜牛展现了西夏高超的金属冶炼和铸造技术是西夏向中原地区学习农耕文化的重要例证“远看像汉字,近看不认识”西夏人仿借汉字造字方法创造了近6000个西夏文字在编撰佛经、书写碑文时西夏人往往使用西夏文字与汉字双语陵区碑亭中出土的汉字残碑书写工整、刚劲有力反映出西夏皇帝较高的汉文学修养雕龙栏柱出土于西夏陵6号陵柱身三面浅浮雕盘龙戏珠图案自下而上在云海中盘旋翻腾神态逼真、雕琢细腻受中原文化影响西夏陵建筑构件中常见龙的形象反映了西夏对中原龙文化的传承与开展西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宋夏之间的贸易主要顺利获得官办的“榷场”和民间的“和市”进行在西夏陵各陵墓及北端建筑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种类繁多的瓷片既有产自耀州窑的青釉印花瓷盘也有景德镇湖田窑的精品瓷器充分反映了西夏时期商贸的繁荣带文字的石雕力士志文支座是西夏陵“国宝级”文物兼有突厥石人、佛教力士和汉族碑座风格中原文化常见的龟砆座被雕刻成大力士座顶刻西夏文3行15字描述其制作和雕刻的过程支座刻汉文1行6字为“砌垒匠高世昌”是留下的唯一一个工匠名字也是唯一刻有西夏文字的支座白釉瓷板瓦西夏陵出土的瓷质建筑构件用途类似于今天的瓷砖其釉面洁白细腻、色泽光亮考证发现西夏官窑瓷器瓷胎中含大量石英还采用了南方地区的釉封匣钵口装烧技术可见西夏制瓷技艺采撷两宋南北各窑之菁华文物不言,自有春秋西夏陵多民族智慧融合的典范让今人得以窥见西夏文化多样特征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给予生动见证记者:艾福梅、张泽钰、马思嘉海报:张泽钰、于卓新华社宁夏分社出品鸣谢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